《望庐山瀑布》教案《望庐山瀑布》《站立起来的水》(2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准确诵读,感受诗歌意境。相关课程标准:“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评价任务:1、检查新知,巩固旧识2、师指导学生可以指名读、默读、齐读3、分小组讨论、赏析4、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教学目标:1.激发学诗的兴趣,积累诗的名句。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朗读本诗,把握诗的内涵,体会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朗读本诗,把握诗的内涵,体会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新知,巩固旧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紫烟()前川()绝壁()踩空()顽皮()复杂()兴奋()刺激()翻新()展览()zǐchuānjuécǎiwánfùxīngcìfānlǎn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提心___胆夜以___日多___多彩___峨壮观魂飞___散惊恐万___无穷无___不___一切目不转___吊继姿巍魄状尽顾睛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⑴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河流。⑵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指天的最高处。⑶水从绝壁上失声叫喊下来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4、文学常识填空。《望庐山瀑布水》的作者是_____号_____朝代_____《站立起来的水》作者是当代女诗人______。(李白青莲居士唐伊路)5、背诵《望庐山瀑布水》。二、多种形式阅读师指导学生可以指名读、默读、齐读第二课时三、思考:1、从文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2、作者从那些角度来描写水?视觉:失声叫喊—大笑听觉:玩耍—驱赶——展览,演出3、作者仅仅是在写水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意志——丰碑赏析这两首诗歌,思考:你认为那首写的精彩,为什么?四、比较探究:1、正确把握《望庐山瀑布水》和《站立起来的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望庐山瀑布水》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香炉峰上笼罩的云气,由于在日光映照下变成了紫色,作者就把它比喻成紫烟,又把瀑布比喻成挂在山前的河流,生动地写出山之高,落差大,瀑布水流长。同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瀑布水如同来自天际,突出瀑布水自上而下的宏伟气势。《站立起来的水》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把瀑布写活了,“它们一脚踩空”“大声叫喊着下来”“大笑着下来”“在玩耍”“在赶场”,生龙活虎,神采飞扬。别具一格的是结尾部分,作者写瀑布水是站立起来的,用它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多姿多彩的生命,筑成了瀑布这巍峨壮丽的丰碑。这是多么离奇的相像,又是多么热情的赞美,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2、《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黄果树瀑布》都是写瀑布的,它们描写的角度有何异同?《望庐山瀑布水》是单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瀑布的。《站立起来的水》从听觉角度写水的声音——像是在叫喊;从视觉角度写水的形态——像是在玩耍、被驱赶着的、在赶场;还从观察者的角度写人的感受:感觉水是重叠着,站立起来的,有决心,有意志,有生命。《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写的都是远观瀑布的情景,而《黄果树瀑布》则是写近看瀑布的情景,作者不但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用手抚摸,用躯体感受。五、练习背诵六、板书:站立起来的水一、读二、析热爱自然三、赏赞美生命四、背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将读贯穿到底,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学生教好的理解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如何有效的指导是需要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