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一、三维目标的设定知识与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和材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贡献,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背景知识】拓展一胡佛的自由主义胡佛是美国最后一位“标准的自由派”,是政府不应干预市场学说的最后一位捍卫者。他认为,这次萧条是欧洲经济崩溃的产物,而“不是国内弊政的结果”。因此,胡佛主张采取自然调节的政策,让危机自然而然地过去。他反对联邦政府干预经济,以保持“美国个性”。对待经济危机,他有几个赞成和不赞成,即:赞成援助大企业、大银行,不赞成援助失业工人,以免培养“懒汉”;赞成举办联邦需要的公共工程,但不是以安排失业者为目的;赞成贷款,不赞成赠款;赞成以救济款买饲料喂牲口,不赞成把救济款用来救济农民;赞成由私人和当地办一些救济活动,不赞成联邦来办,以避免联邦“集权”。拓展二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拓展三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拓展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三、教学目标实现用心爱心专心1【知识梳理】(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合作探究1】1.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表现有哪些?【合作探究2】2.阅读下面材料,分析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材料1在罗斯福宣誓就职那天,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内森·米勒写道: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1500多万美国人——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找到一种工作,任何一种工作,似乎是最大的成功”。失业的匹兹堡钢铁工人,打发自己的孩子到面包店里去乞讨陈面包。衣阿华州的……一个寡妇在拾取臭肉时特意取下眼镜,以免看到蛆虫。——摘编自解力夫:《二次大战三巨头(二):身残志坚——罗斯福》,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第88-89页材料2俄克拉荷马市的奥斯卡·阿美林格在1932年2月召开的国会委员会上说: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几千蒲式耳(容量单位,美制1蒲式耳合35.24升)的苹果烂在果园里。只有绝对无瑕疵的苹果才能卖得出去;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