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结构。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由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引入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优美的图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准备。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三、出示学习目标四、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五、苏州园林介绍苏州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古典园林娥娜多姿,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共有大小园林100多处。其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更是苏州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盛名享誉海内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六、读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分清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注意课文的说明对象以及对象的特点。七、给下列字词注音: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八、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标本:本文指典范、样本的意思。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败笔: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庸俗:平庸粗俗。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九、请回答下列问题:本文是___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它的整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中结构方式。逻辑顺序总分总十一、请按“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十二、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采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运用了怎样的说明结构?十三、小结。第2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分析第4段,体会说明文的特点。二、复习: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三、读第3段,请找出这一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好处。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而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四、重点文段阅读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_____为主。(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从哪可以看出假山的堆叠是艺术?小组合作探究,然后集体解决问题。五、小结。第3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把握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阅读的能力。2.体会说明文中的描写与议论的表达方式。二、阅读第五段,思考: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着眼在画意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举例子:“古老的藤萝”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摹状貌: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作用: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是什么意思?5.文中的两个”这”各指什么?6.本段有一处议论的语句,请找出来。三、阅读第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