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述性作品,将这种博大的感情熔铸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普通劳动者,但她善良、质朴、关爱孩子。鲁迅用深情的笔端流淌出对她真挚的怀念,鲁迅对阿长的怀念实质上就是对普通善良劳动者的关注。文章对人物的叙述体现出了“我”对阿长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刻画了父亲的“背影”,着力用简单的动作描写体现父爱的真挚。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里,父亲朴素的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巧妙至极,朴素的语言传递出的是真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研究“我”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父子深情,其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所渗透的爱子之情应该成为学习探究的重点。李森祥的《台阶》,以儿子的身份作为故事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农民父亲为盖新屋而耗尽一生心血的故事,表现了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在艰苦的生存状态下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学生对于这种双重感情的把握需要教师的启发。杨绛的《老王》,写了自己与车夫老王的一段交往经历,车夫老王在困苦的生活条件下却仍保持着极其善良厚道的人性本质。文中对老王的描写强烈地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从而含蓄地提出了对不幸者给予人道主义关怀的社会性问题。文章的结尾寓有深意,应该成为启发教学的关键。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辛酸经历,着重刻画了一位令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和善良宽容,说明了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最后学生自然会写出一篇拥有自己独特体验和感悟的优秀文章。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合作讨论演讲等活动中,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本单元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朴素真切,其中所蕴涵的情感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细细地感悟和理解。对文章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独特的语言、形象的描绘,领会语言真正的内涵,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鉴赏、学习语言的多种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创作意图。2.学习运用圈点评注的阅读方法来品味语言,同时体会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不断积累佳词妙句。4.把阅读内容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爱的体验,培养他们懂得感恩与回报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身边的伙伴,关注弱势群体,对自己的同学、亲人、朋友以及社会奉献爱心。学情分析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呵护,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他们却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无法理解爱的真谛,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关爱意识,对不幸者和陌生人更是持漠视态度,再加上受阅读水平的限制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大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却很难进一步去探究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含意,也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思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体味语言的深邃内涵,从而真正走进文学大师们“人性关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