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转换角度新意迭出【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转换角度新意迭出转换角度新意迭出好的文章,首先要有新意。什么是新意?新意就是作者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和独持的感受,而新的认识和独特的感受又来自于作者对事物的新的视角和由此而来的新鲜感受。我们知道,观察的视角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就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同题作文的高低之分往往就体现在角度选择的优劣上。人们喜欢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松、竹、梅、千里马、老黄牛不知写过多少回了,但大都主题雷同,缺乏新意。写蜜蜂的文章也不少但杨朔的《荔枝蜜》和秦牧的《花和蜜蜂刺》却与众不同,各有千秋。杨朔颂扬的是蜜蜂默默无闻的奉献品格,秦牧赞美的是蜜蜂团结战斗,顽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两位作家都是从生活中挖掘新意,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美,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美丽而善于隐蔽伪装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这一小生灵的可悲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可以写出立意不同的各种文章,或引出种种仿生联想,给人以情趣或抨击那些用高价兜售标本的见利忘义者,给人以告诫;或揭出滥捕酷杀、破坏自己生存家园的害处,给人以警醒……但著名作家徐迟的散文名作《枯叶蝴蝶》却避开一般的思路,另辟蹊径,使文章顿生新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由枯叶蝶的虚伪作假导致绝灭这一角度生发开去,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发其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由此可见,主题是否新颖,和思考主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人,同样的事,不同的作家常常各有各的不同的发现。再举一个例子。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上映以来,盛赞该片的文章联篇累牍,但大都从爱情这一角度入手,众口一辞,给人一种极单调的感觉。但也有与之不同的好文章。其中一篇写道:《泰坦尼克号》太像一篇寓言了,它娓娓动听地向天下人讲述着一个故事,一个“称大必亡”的故事。不是吗?刚刚下水,刚刚启程,《泰坦尼克号》就以天下第一,天下最、天下最豪华的大气魄傲视这个世界了,以至满船载着荣誉,载着自豪,那春风得意趾高气扬轻歌曼舞的快活劲儿,不是也堪称天下第一吗?但也正是这样一条妄自尊大的船,偏偏沉了。于是神话成了恶梦,笑话成了悲痛!这太像一个沉甸甸的暗示了谁自以为他驾驶的那条船是永远不沉的天下第一,谁就准会触礁!翻船!沉没!《泰坦尼克号》沉了,但那个教训不沉,这教训,就写在永远汹涌、愤怒的大海上!且慢称大!这就是我看了《泰坦尼克号》后最深刻的感受!还有一篇文章则重在探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文章回顾了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这就是,航运公司的大老板布鲁斯为了追求新的荣耀,为了能在第二天的报上看到一条泰坦尼克号创造横跨大西洋最快记录的新闻,他下令泰坦尼克号提速并全速前进!于是埋下了祸根!然后,作者据此断言:这就是瞎指挥!它断送了泰坦尼克!再后,作者由此联想开去,批评了至今仍存在着的瞎指挥现象!并在结尾处愤然写道:滚蛋吧!布鲁斯们!警惕布鲁斯出现并让布鲁斯们永远滚开,才是对泰坦尼克事件最有意义最有分量的哀悼!这2篇文章较之那些只会“谈情说爱”的文章的确高出一筹,它之所以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在于作者开掘的深刻,角度转换得巧妙。所以,我们可以说,角度新,文自新。还有一篇文章是为纪念人类攀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50周年而写的,题目叫《攀登另一种巅峰》,很显然作者的角度是新颖的,对于人类登上巅峰这一事件本身的挖掘是深刻的,感受是独到。对于学习如何立意,此文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原文如下: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第三个人到过这样的高度。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可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我这是在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这位老实而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夏尔巴人并不太明白这一脚的意义。他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