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3)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2)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本词的语言。难点: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教具准备】小黑板录像【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学生观赏MTV录像《沁园春·雪》谈谈观赏影片,听歌曲的感受。(板书课题)欣赏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学生齐读一遍。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多媒体展示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一)、学习上阙1、集体朗读上阙。讨论法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3、讨论:(多媒体展示)(1)、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2)、“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3)、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4)、“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5)、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6)、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上阙的主要语句:(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2)化静为动的句子?(3)想象的虚景的句子?5、5、巩固以上3个句子。6、6、检测以上内容。【作业设计】背诵、默写这首词【板书设计】沁园春雪毛泽东总写之景意境壮阔热爱祖国上阕写景:具体实景动静结合江山多娇想象之景艳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