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窦店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徐悲鸿小传》教案(1)新人教版学科语文班级任课教师郑明静课题课型新授日期1.理解本文文体。2.通过阅读本文,体会徐悲鸿先生坚定不移的爱国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学习重点理解本文文体学习难点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徐悲鸿小传》是由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写的徐悲鸿的传记,表现了他坚定不移的爱国态度和刚正不阿的性格。二:探寻背景本文是一篇他人执笔的传记,作者是徐悲鸿的夫人,她运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采用既写事迹,又加评析的写法,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徐悲鸿的形象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三:品思文题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看他的小传。小传就是介绍某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并对他在某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的文字。它不同于传记或传略,也不同于简历。传记和传略是记录某人整个生平事迹的文字,有比较详尽的,也有比较概括的,如名人传记、名人传略等。简历是简单介绍某人的基本情况或工作等,文字平均而概括,常用于填写档案和应聘材料。而小传,则在全面概括的基础上,侧重对某个经历,某方面取得的成绩或影响做概括介绍,文字有详有略,一般用在人物介绍、作者介绍中教学过程四:理清结构全文共有8段。这8段文字是以徐悲鸿出生为起点、终年为止点的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段:写徐悲鸿出生、求学、工作、创作情况。第2段:主要写徐悲鸿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拉拢。第3段:写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等地的创作、社会活动及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情况。第4段:写解放战争时期徐悲鸿在北平的工作与斗争情况及对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第5段:写徐悲鸿在解放以后工作的辛劳与患病。第6段:写徐悲鸿逝世前后的情况和周总理对他的评价。第7段:写“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遗作、藏书全部献给国家。第8段:写永远的遗憾。五:斟词酌句⑴1917年12月,徐悲鸿来到北京,开始以他那生机勃勃、富有民族风格的绘画在中国艺坛显露头角,被北京大学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分析:在这句话里,“生机勃勃”、“富有民族风格”、“显露头角”等词语蕴涵着鲜明的赞美之情。⑵这一切招致了国民党特务的仇视,明枪暗箭,一起向他袭来。他昂然屹立。分析:在这句话里,明枪暗箭属贬义词,昂然屹立属褒义词,一贬一褒,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爱增情感。⑶徐悲鸿获悉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指挥解放军战争的戎马倥偬之际还悬念着北平的文化界,悬念着他,他很受感动。分析:这句话写出了徐悲鸿对党和领袖们的真挚感情。⑷徐悲鸿的作品1200多件……全部献给了国家。分析:这句话介绍了徐悲鸿遗物处理情况:这些遗物包括他的作品、购藏的书画作品、中外美术书籍、图片、碑帖等,购藏资金来自“节衣缩食”,处理的依据是“生前的愿望”,处理的结果是“全部献给了国家”这些头绪繁多的内容,只用了复杂单句便陈述完毕了,十分简明扼要。布置作业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徐悲鸿小传第1段:写徐悲鸿出生、求学、工作、创作情况。第2段:主要写徐悲鸿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拉拢。第3段:写抗战时期徐悲鸿在重庆等地的创作、社会活动及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情况。第4段:写解放战争时期徐悲鸿在北平的工作与斗争情况及对和平解放北平的贡献。第5段:写徐悲鸿在解放以后工作的辛劳与患病。第6段:写徐悲鸿逝世前后的情况和周总理对他的评价。第7段:写“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将其遗作、藏书全部献给国家。第8段:写永远的遗憾。课后自评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