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因此应紧扣小说的三要素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和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二、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兴趣较浓,但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而忽视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因此我决定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同时,重点放在探究人物形象和引导学生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采用了示范引领法来帮助学生品读人物形象。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探究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节俭、质朴、坚韧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②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探究父亲的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对待人生时积极健康的心态。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示范引领法:由于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分析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决定采用示范引领法,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然后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分析。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背景音乐和课件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共鸣,发挥其积极性。品读法:找出最感人的细节,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其中的含义。2、学法: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品评,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朗读欣赏法: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圈点勾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创设情境。歌词如下: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出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上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教师在情境中导入:同学们,青年歌手刘和刚的一曲感人至深的《父亲》,让无数的儿女们热泪盈眶,父亲那鬓角的白发,额头上日益增多的皱纹,让人心酸又心疼,今天,也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起去认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音乐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作者,明确课题。)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让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要求学生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多媒体上所出示问题的答案。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设计意图:带着问题阅读,增强了阅读的指向性,避免学生不动脑子,同时让学生把握要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三环节: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悟父亲出示:请同学们当一回小摄影师,用慧眼去拍摄文中打动你的关于父亲的细节照片吧,请你给它取个名字,并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参照格式:我拍到一幅图,在文章的第()段。从文中描写,可见父亲。示范引领:我拍到一幅“背石图”,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一下子背了三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这一细节描写,可见父亲年轻时的力气之大,也与后文中父亲的衰老做对比。学情预设:背石图,洗脚图,叹息图,劳作图,“磨刀”图,砍柴图、踏泥图,放鞭炮图撬青石板图、磕烟灰图、坐新台阶图、挑水图、失落图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细节描写,走进父亲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同时板书父亲形象。(设计意图:当摄影师,给描写父亲的细节片段拍照,并命名,形式较为新颖,目的是全面感悟父亲形象特点的同时,关注并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第四环节:深入探究:回首台阶,交流感悟出示:1、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付出了太多太多,背驼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有人说父亲这一生的付出不值得,你的看法呢?2、作者在父亲身上寄予了怎样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