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南黄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组歌》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2、品味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教法、学法设想:学生反复诵读,教师适时点拨,从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万物都有生命,在诗人的笔下,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爱情、自然,他们浸染着作者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让我们跟着作者去感受这个丰富的多情的世界吧!2、通读感知: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炽热(chì)执拗(niù)俊俏(qiào)馈赠(kuì)憔悴(cuì)真谛(dì)天穹(qióng)璀璨(cuǐcàn)镶嵌(xiāngqiàn)酷肖(xiào)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听读文,感知内容:浪唱出了怎样的歌?“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它具有怎样的作用?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明确((学生讨论、交流)3、品读赏析学生读《浪之歌》思考如下问题:问: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问: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问: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是如何对待海浪的呢?海浪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是怎样表现的呢?作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明确: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学生读《雨之歌》思考如下问题:问:作者运用于怎样的手法描写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终止的?明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说成是“从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声为他“鸣锣开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终止是由于“彩虹挂青天”。问:文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说说蕴含着怎样的道理?明确: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等。蕴含的道理:无私奉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