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储备申报导则一、数字农业培育项目(一)建设要求聚焦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落实规划布局、科技创新等举措,对农业生产过程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用,形成全闭合数据链模式,示范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全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慧化。(二)建设内容建设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包括数字农场、数字渔场、数字牧场。1数字农场在温室大棚中建环境、气象、植保等数据采集设备,建设全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环境数据、土壤墙情、虫情测报装置,配备环境调控设备、智能农机装备,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服务场景。2.数字渔场在标准化池塘或室内养殖工厂建水质感知、自动报警、增氧和投喂饲料等设备,建设全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水质理化因子感知装备,以及对异常指标进行自动报警;安装生物感知、外部环境感知以及增氧、投饲装备,并具备数据通讯、远程控制功能;在无人化或少人化状态下,数字化设施装备能正常运行。3.数字牧场在标准化工厂化养殖场建网络监控、环境感知、自动化饲养等设备,建设全生产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在选址和布局合理,净道污道分离;建有标准化工厂化养殖设施,配备先进智能设备,全程或关键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饲养和管理;全厂区或关键部位实现网络、监控和传感设备覆盖,建有畜禽生产、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持续采集和有效管理(三)储备条件1.数字农场:拥有自主专利等知识产权,功能布局完善,生产技术智能,环境绿色低碳。茶叶,种植面积300亩以上,实现全程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日均干茶加工能力达2000斤以上,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以上,通过智能设施,严控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农业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生产过程无污染、清洁化。水果,种植面积50亩以上合理布局经济产量,良种率98%以上,商品果率90%以上,优质果率70%以上,精品果率35%以上。食用菌,占地5亩以上,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应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菌糠资源化利用率、塑料筒袋回收率达90%以上;应用菌棒生产效率、单产和优质化率同比高10%以上。中药材,占地50亩以上,品种纯正率达到90%以上,药材道地性、品质及药效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粮食,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0%以上,实现生产机械化、产销一体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智能化。2.数字渔场:要求规模30亩以上,厂区布局合理,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3.数字牧场:配备自动饲喂、自动清粪、环境控制和实时监控等设备设施,生产数据实现电子化管理。生产水平和效率业内先进。(四)联系方式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渔业科)、畜牧农机中心、产业信息科联系人:陈和秀、章张帆、郑志强二、农机(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一)建设要求列入本市制定的机械强农“一县一方案”整体规划布局。打造装备设施先进、服务链条完整、要素保障有力、运行管理规范、规模效益良好、示范引领明显的农机化服务基地。根据当地粮油和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在产业集聚区选址新建或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扩建。服务中心应在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农机抗灾救灾、区域农机余缺调剂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建设内容1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种养殖种类、不同生产环节机械化需求,分别建设全程机械化和重点环节两类服务中心。2.全程机械化服务中心,主要为粮油及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产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3.重点环节服务中心,主要包括粮油烘干加工、水稻育秧、蔬菜育苗、果蔬贮藏加工、植保服务、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服务内容。(三)储备(申报)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服务中心应有固定经营场所,农业用地符合规定。在农机装备方面,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内容配备相应的农机装备,装备数量应能满足开展区域农机作业服务的需要。具体参照《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关于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农专发(2023)38号]。(四)联系方式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畜牧农机中心联系人:赵艳珍三、全程机械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