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鼎湖山听泉1、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靠眼睛观察感受,作者为什么单从“听”泉声来表现泉水呢?2、文章第一小节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山泉与人,本来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作者见到时隐时现的山泉,却想到了绕膝的爱女,这是为什么?4、如何理解“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5、补山亭上的楹联“到此已无半点尘,上来更有碧千寻”,在结构与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6、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去写补山亭仰观和庆云寺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离了中心?7、“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大约”一词有什么含义?8、说说作者走进山林的感受和听泉的感受,体会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9、作者从听泉中为什么能感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10、赏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11、如何理解“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12、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文中有两节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两节文字能否去掉?为什么?13、第八节用乐声来比喻泉声,为什么选择这几种乐器来作喻体?为什么先举乐声,而后再举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