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作文评改举例【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作文评改举例二、命题趋势(一)中考作文评改的切入点作文批改含有“评”和“改”两层意思。“改在要害处,评在筋节上”,从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指出优缺点,着重解决作文中个别和局部的问题;给分是对全文作总的评价,着重解决全局和整体的问题。细节上针对作文中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毛病,采取评分。(二)中考作文的“三看”。一看此次作文是否符合命题规定的“作文范围”和“作文要求”;二看中心思想是否明确,文中的那些话,引用的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如何;三看文章的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交代是否明白,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有无不当的标点,行款格式和书写是否规范。三、解题方法指导(一)主题与材料是否一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丰富,指文章的人、事、情、理,丰盈饱满,具有多向多层面的特点。具体说来,写议论文能旁征博引,揭示诸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论辩力。写记叙文,故事复杂、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但不要认为材料丰富,就是罗列事实。材料贵在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目标可视为丰富。如果所用的材料不能表现主题,主题就会被架空,这就必须修改;可以抽换材料,使其能有力地表现主题;也可增加文句,使主题与材料扣合得更紧密;如果主题可以变更的话,则可以修改揭示主题的句段,使其概括出材料的本质特征。文章如用了两个以上的材料,则要检查它们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是否表现同一主题,没有内在联系的多个材料中,就必然有游离主题的材料,这就造成多中心,多主题。对此,不要舍不得割爱,必须将游离主题的材料删除,使主题集中、突出。如同样的题材,因构思巧妙,就会各领风骚。同是《咏梅》,毛泽东与陆游迥异;同是写“灯”,巴金与柯罗连科各异其趣;同是写《乡愁》,余光中与席慕容各有不同。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要注意:①要刻意开掘事物内涵,追求立意高远;②要学会“蓄势”,写出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③要写出“落地生根”、余音缭绕的结尾;④学会运用抑扬,张弛,正侧、起伏等手法。(二)注意谋篇布局文章结构混乱,多是因为作文前思路不清造成的。因此,在作文前,应先根据题意把思路理清楚。如果可能的话,列一个简要的提纲,这样能从整体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万一时间不允许列提纲,也要在脑子里构想出文章的大体框架。成文后,审查的时候,发现结构混乱,千万不要着急。先找一找原因:是缺少过渡段、过渡句,还是叙事前后顺序不对,或是议论、抒情段的位置不当,时空交代不清……同学们都知道,能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写,必要的交代或铺垫要略写。有时在考场上写作文,写着写着,忘了要表达的中心,就把不该详写的内容写得详细、具体了。写完后发现不必要的内容要舍得删去,需要详写的内容要展开,尽量写得具体、细致,紧紧扣住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路瓦栽夫人为偿还女友的项链而穷尽一生艰辛,然而最后才发现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地思考。(三)注意推敲语言。词语运用得准确,主要靠平时的语言训练。在考场上作文,脑子里主要是靠形象推动语言的进程,不必每个词语都去斟酌。但一定要把内容表达得准确、精当、生动,合乎语法规范。另外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文体色彩、语境色彩、情感色彩等等,在作文中力求某个地方的某个词的位置是“非它莫属”。如《统筹方法》中,原有“因为后二种方法都窝了工”句,后来根据语境实际,删去了多余的词“因为”,将数词“二”改为“两”,这样不仅使语句的表达更加规范,而且也使之更简洁明了。四、范文分析病文示例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期间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参与,会有很多的磨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以“成长”为话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