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学基本理论误区突破(一)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6大误区常见误区出错原因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误认为得(失)电子数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2)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3)三氯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4)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5)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8)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二)热化学中的5个易错点致误原因特别提醒忽视反应热的意义Δ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但ΔH不变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不同A(g)+B(g)C(g)ΔH1,平衡常数为K1;C(g)+B(g)D(g)ΔH2,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A(g)+B(g)D(g)ΔH=ΔH1+ΔH2,平衡常数K=K1·K2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公式的不同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忽视反应热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进行比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已知2C(s)+2O2(g)===2CO2(g)ΔH=a2C(s)+O2(g)===2CO(g)ΔH=b,则a>b(×)(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kJ·mol-1(×)(3)已知S(s)+O2(g)===SO2(g)ΔH1=-Q1kJ·mol-1,S(g)+O2(g)===SO2(g)ΔH2=-Q2kJ·mol-1,则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