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范进中举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封建科举知识。难点: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内容的能力。教法选择学导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勾划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1.导入新课: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那么,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范进中举》,将透过范进中举前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看到封建社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1.结合文体特点进行学法指导。2.结合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学法导航:1.走进作者及人物,利用课本及工具书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及封建科举知识。2.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掌握生字词。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讨论概括小说情节。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题解:科举制兴起于隋朝,清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乡试、会试、殿试(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1.播放多媒体课件相关的图片,并由此导入对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作者。2.出示教学目标。3.引导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4.巡视督察。5.出示作者生平及封建科举知1.观看有关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明确文体特点及学习任务、方法。4.自主搜集。5.回答补充,了解作者及人物生平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2.走进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3.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作揖()带挈()行事()长亲()腆着()星宿()轩敞()相公()报帖()避讳()赊欠()绾发()桑梓()攥紧()解释词语:不省人事、狗血喷头、体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火候、4、感知阅读。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并解决以下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根据图片概述本课的故事情节。(2)默读课文,讨论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a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b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c环境:封建科举制度的世态人情(3)在熟悉小说的基础上,学生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明确:(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6.引导朗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7.媒体出示生字词。并引导纠正。8.交流思考讨论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9.教师点拨引导。10.多媒体出示,指名回答并引导订正。11.巡视检查,引导订正。6.读课文,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7.读文后,指名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义,其他学生纠正,所有学生一起朗读、掌握。8.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同时多媒体出示。9.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10.看屏幕,自主练习,个别回答并订对答案。11.自主练习,订对答案。作业设置1.抄写生字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