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二)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2.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重点难点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学具《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朗读音频mp3预习要求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蔽甚设喻(委婉)纳谏三赏——广开言路三变——政治修明四国朝齐——国家强盛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学生齐读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文意简析:提问: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此段大意。明确:邹忌以切身体验通过三比讽劝齐王。第三、四自然段诵读指导:(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文意简析:提问:第三、四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指名一学生读三、四自然段,然后齐读课文)二、小结:本文从邹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依次叙述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进谏缘起于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异口同声的赞美,使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为何“受蔽”的道理。进谏的内容则是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齐威王听后连连叫好。而进谏的结果则是齐威王欣然接受邹忌的劝告,下令奖赏进谏的臣民,齐国也因此威名大振。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结合板书尝试背诵)三、练习1.请三位同学将下列字词写在黑板上:昳丽窥镜孰弗如远甚暮寝期年谤讥2.提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起止于何时?3.提问:“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明确:《战国策》所记述的史实上起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历史。明确:出自齐威王之口。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4.提问:邹忌是如何劝说齐威王纳谏的?5、提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应如何理解?明确:“美”原为形容词,现或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除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6、朝、诚、孰、方、善、间的不同用法例句出处意义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封建论》早晨(zhaō)例句出处意义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表假设,如果、果真明确:邹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