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商鞅变法-川教版一、概述本课为初一年级上学期第八课,教材是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是一个奴隶制最终崩溃和封建制逐渐形成的过渡时期。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商鞅变法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里程碑的作用。商鞅变法对战国后期秦国的壮大起了巨大作用,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而对我国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习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通过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是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分析。3、过程与方法:团结协作,相互学习;从教材上和教师所提供的媒体资源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背景的学习,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对商鞅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变法的故事的学习,树立起坚持真理、不畏艰难、勇于为祖国和人民谋福利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教学设计方案针对的是自贡市解放路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2、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3、初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讲解必须深入浅出,并把握好教学的难度。4、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地加以引导。5、初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该予以适当的帮助。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科学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课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建构主义中的协作式等教学策略,将运用讨论法、阅读法、演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1、首先,通过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战国七雄等旧知识,以设问“用一个字概括战国的特点”为“先行组织者”,概括出“战”或“乱”,进而以战国的另一特点“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2、本课教材配有多幅历史插图,教学时还将辅以小黑板展示,以直观、形象的媒体刺激学生的视觉感知,强化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的能力。3、在教学活动中,将以教师的大量设问为任务驱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4、本节计划1课时完成。五、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历史挂图:《战国形势图》小黑板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然后设问:“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战国时期的特点吗?”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出“战”或“乱”等字眼加以肯定,最后教师指出,战国时期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变”,从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上一课的内容中归纳出一个“战”或“乱”是很容易的,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就难以理解了。所以,战国的两大特点前者由学生归纳,后者由教师引出,这样设计更加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二、活动探究。1、教师展示《战国形势图》,设问:“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商鞅变法?”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正文部分,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并以同桌两人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概括总结。2、教师展示小黑板,引导学生学习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问:“商鞅变法的内容里有哪些地方和以前的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啊?”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承认土地私有、取法贵族特权和推行县制的重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46页“议一议”:你认为商鞅变法措施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6页小字部分,体会商鞅变法的艰难与决心。3、设问:“商鞅变法对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部分。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充分肯定商鞅变法对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