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顾课文内容,正确理解标题的意思。2、体会小巴迪得到不同评价后心理的落差。3、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爸爸和妈妈对于小巴迪的评价。4、重点理解课文16、17自然段,理解妈妈的“精彩极了”是一种爱、爸爸的“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讨论、回馈理解爸爸和妈妈对同一首诗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2、通过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巴迪对于两种“极端断言”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妈妈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2、理解爸爸的“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但是这是一种严格的爱。3、学会正确面对身边的人给予自己的评价,能够正确理解批评,正确看待表扬一、质疑课题,回顾课文内容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李老师我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这堂课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个词。(板书:精彩极了、槽糕透了)师:谁能读出这两个词不同的感情色彩?师:老师听出来了,“精彩极了”是一种赞美,而“糟糕透了”却是一种批评。等会儿,同学们当中如果有“精彩极了”的回答时,我们给予赞美的掌声怎么样?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给两个词语分别加上双引号并且用“和”字连接起来),发现什么变化吗?你能结合上节课对于课文的理解来谈谈吗?用心爱心专心1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师:原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母亲和父亲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评价。师:小巴迪得到了哪两种不同的评价?巴迪当时的反应怎样?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巴迪的童年时代,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一到十四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用横线划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用波浪线划出“糟糕透了”的评价。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体会母亲的评价和我的当时反应。师:我们先来汇报对母亲的描写及“我”的当时反应。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师:此时此刻,您作为小巴迪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兴奋呢?生: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师:看到了小巴迪的画,您为什么要赞美他呢?师:来,我们一块儿来赞美七八岁的小巴迪好不好?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生:“我有点腼腆,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对“我”的描写。“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即高兴又有点害羞。师:“腼腆”是什么意思?明白吗?生:“腼腆”就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2、体会父亲的表现师:继续汇报。生:小巴迪得到了母亲的赞美,父亲呢?生:“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通过吸引住了这个词,我觉得父亲对诗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本身是个写剧本的人。用心爱心专心2生:“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板书“拿起”)师:作为小巴迪的父亲,您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生:“父亲把书放回原处,对母亲毫不退让。”这说明父亲的态度冷淡,而且坚持意见,不因为母亲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板书“放回”)3、体会听到父亲话以后巴迪的反应师:听了父亲的话后,小巴迪怎么做的?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这说明我心里挺紧张,在等待父亲的评价,也说明父亲读得很认真。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指名学生读)生:“再也受不了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师:小巴迪才七八岁的年纪啊,怎么受得了这样的打击,于是——(师引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