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示,进行预习,认真研读教材2.全体同学要积极主动,认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组长要搞好监督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及时预习。3.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学习目标: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重点和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自主学习1.细胞的能量“通货”是___________。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也叫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或其它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__的过程。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导引: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呼吸产物相同吗?“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91——93)背景知识:酵母菌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平时吃的馒头、面包之所以松软多孔,就是因为在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经发酵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所致。并且还能闻到酒味。㈠提出问题:问题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问题2.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在不同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CO2?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㈡作出假设:(根据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假设1:。假设2:酵母菌在条件下产生酒精。在不同条件下产生CO2,且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条件下多。㈢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⑴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可使变浑浊,也可使溶液由蓝变再变。⑵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色.2.实验步骤:步骤一: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步骤二:控制有氧、无氧环境步骤三:检测是否有二氧化碳的产生是否有酒精的产生。1㈣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①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____________,还产生少量的_____________。②细胞呼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4.对比实验:设置或两个以上的组,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来探究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预习自测:1、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对比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比实验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C、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没有对比实验对实验结论都没有影响2、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3、检测有无酒精的存在,可用哪一试剂()A、石灰水B、重铬酸钾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硫酸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问题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分A、B两组的目的是什么?锥形瓶加入酵母菌后,为何还要注入葡萄糖溶液?预习自测: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适当的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问题2:A实验组(有氧情况下),空气持续通入10%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问题3:B实验组(无氧情况下),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为什么?问题4: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2条件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有氧无氧当堂检测:1用酵母菌酿酒时,向原料中通入足够的空气,酵母菌的数量与酒精的产生情况分别是()A.死亡、增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