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指的是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目标与分析1.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圈的范围;掌握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掌握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3.)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目标解析1)理解生物圈的范围;掌握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掌握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3.)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指的是通过对生物圈的学习达到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的目的。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生物生活在什么地方?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个初步的理性认识师生活动:比喻:地球──足球生物圈(地球的表层)──一张薄纸既然如此,你想了解这个家吗?问题2: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师生活动:证一证: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看看科学家的观点是否与自己的相同。问题3: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设计意图:概括出:师生活动:全班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并做汇报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活动(一般前后四个学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如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问题4: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呢?设计意图:导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师生活动:讨论:学生分成6大组(确定1人为组长,及时、准确记录该小组成员活动情况,以作学期成绩参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比较教材第12、13页的6幅图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讨论题:①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异同?③为什么干旱会使粮食严重减产?问题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关“生物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虚心提问,学无止境的意识,并为下节课或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师生活动:五、课后练习(1)你会填吗?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家,这就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的底部,_______的大部,_______的表面。厚度约________。2.生物圈给生物的生存提供了________,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以及适宜的_______和一定的_______。3.园丁在种植花卉的时候,为了给生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基本条件,做了很多工作。请你根据园丁的工作,填写出他给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