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2.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集中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三个方面。首先,在语言运用方面,学生通过朗读和跟读,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思维能力方面,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审美创造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激发审美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2.教学难点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1)朗读技巧的掌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个难点。他们可能会有发音不准、语调不正确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示范、跟读、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2)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由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解释生词、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能比较困难。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作者对北京的向往和期待之情。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朗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4)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可能比较困难。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我多想去看看》的教材,并检查教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例如,可以准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美景。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因此不需要准备实验器材。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例如,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5.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工具。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