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前导学区】1、学习目标:⑴对照导学案自学课本,识记以下史实:建国初期严峻经济形势;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惨重损失;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⑵合作探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实质,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2、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3、温故知新:现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划分4、自学基础: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的恢复:⑴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经济状况以及原因(依据教材P50第一、二段,归纳)⑵恢复:①标志:②意义:2、一五计划: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后两段和“历史纵横”以及下列图文回答问题:图一: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图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解放牌汽车图三:农民申请加入农村合作社图四: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请回答:⑴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⑵图一、图二反映当时一五计划哪方面内容(或: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课本P50最后一段,归纳一五计划在这方面的成就及意义。⑶图三、图四反映一五计划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结合课本P51倒数二、三段归纳)⑴背景:⑵内容:⑶意义:2、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⑴提出:⑵内容:Ⅱ、大跃进⑴开展:年;⑵内容:大办⑶评价:Ⅲ、人民公社化运动⑴开展:1958年⑵表现:一规模大;二公有化程度高。3、国民经济的调整(原因、方针、结果)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年)1、原因:扩展到。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3、经济调整:(1)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到年,国民经济出现局面。(2)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1976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5、自我构建:6、发现问题:【课中探究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村料一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材料二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材料三: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1958年200001959年1700030001960年1435026501961年14750请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从材料中归纳当时这场运动所犯的错误。⑵同一时期在农村还进行什么运动?有何失误?⑶两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⑷两次运动发展结果如何?中共中央如何应对局面?结果如何?【知识小结】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失误?经济建设曲折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