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辛亥革命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问题导引1.了解清末新政的背景、目的、特点、内容、结果、影响(或认识)。(历史解释)2.了解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背景、时间、地点、性质、纲领、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4.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5.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概括其过程、评价其影响。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6.指出武昌起义的条件、时间、结果、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影响。(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外部因素:__民族危机__的加深。2.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__民族资本主义__的发展。3.阶级基础:__民族资产阶级__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20世纪初,西方__民主革命思想__的传播。5.条件成熟(1)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①背景:《__辛丑条约__》的签订。②目的:清政府通过“新政”进行“__自救__”。③特点:“新政”的内容与__戊戌维新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④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项目举措意义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商业倡导创办工商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⑤结果:失败。⑥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的覆灭①背景:在革命运动推动下。②时间:1906~1911年。③过程A.1906年,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B.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钦定宪法大纲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C.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④结果: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皇族内阁__”,预备立宪失败。⑤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二、辛亥革命的过程(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组织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背景①孙中山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__兴中会__,走上了革命道路。(2)成立时间地点:__1905__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3)性质:全国性的__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三民主义__”。(5)影响: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2.理论上:三民主义的提出思考1:结合课本第109页学思之窗,指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其意义及局限。提示1:(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2)意义①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③以它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②民权主义将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满洲贵族,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③民生主义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致使资产阶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军事上:组织武装起义(1)表现: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