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办工作总结报告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局,以实现贫困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贫困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及互助资金项目为重点,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项目及资金争取再创佳绩今年以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争取到位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22888.5万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3269.5万元。一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4个,总投资1306万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1220万元。二是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总投资174万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96万元,扶持喜洋洋畜合作社扩建3000只沂蒙黑山羊良种繁育基地1处,对沂蒙山花生油、乐利事公司的银行贷款进行财政贴息52万元;三是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二期水利工程,总投资1136万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650万元,在南鲁山镇、鲁村镇15个村,改善扩大灌溉面积1.1万亩。四是省市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市以上财政资金450万元,涉及5个省级贫困村、10个市级贫困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质苹果、核桃、有机韭菜、樱桃等产业化项目。五是绿色生态产业项目,总投资19769万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800万元,在全县发展生态产业项目13个。六是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争取市以上财政资金53.5万元,用于扶贫互助社微机化管理。二、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一是完成土地治理项目,筑牢农业发展基础。项目涉及张家坡、中庄2个镇,7个村、6170人,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配第1页共6页套,突出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治理中低产田1万亩,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项目区改漫灌为管灌,年节水28万方,果品产量、质量明显提升,新增干鲜果品32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60万元,净增农民纯收入528万元;二是狠抓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分别扶持牧星、旭鑫新建年出栏5000头优良地方黑猪仔猪繁育基地1处、150吨优质芹菜基地1处。同时,对我县沂蒙山花生油、山川果蔬9330万元贷款进行财政贴息136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合作社年新增总产值5547万元,新增利税579万元,直接受益农民年收入增加3161万元,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三是抓好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建设。共修复拦水坝3座,开挖疏浚渠道5.5公里,埋设管道4公里,修复涵洞25座,修复机耕路10公里,梯田埂2公里,改善耕地面积0.5万亩。(二)项目运行管护效果突显一是健全组织,明确主体。按比例竞聘了项目管护员,足额筹措了管护资金,完善管护制度,及时进行产权移交,逐级签订管护合同,明晰工程产权,确定管护主体。二是建立队伍,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水利工程实行承包、拍卖等形式,实现保值增值;对道路、沟渠、林网工程实行道路管护协会管理,制定管护细则,明确管护责任,严格考核奖惩,保障了项目工程正常运行。三是加强检查,及时整改。坚持定期检查,严格执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加大损坏工程设施修复力度,确保管护质量。(三)积极做好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市下达的项目计划要求,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项目镇、企业认真编制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同时,督促各项目镇、企业结合实际,抓好部分项目工程的开工建设,张家坡、中庄、联大果品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充分利用早春果树移栽时节,及时铺开主干生产路路基建设工作。各项建设力争年底完成任务量的80%以上,维修机配套电井12眼,硬化水泥道路13.8公里,新修生产便道11公里,新修拦河坝4座,新建第2页共6页桥涵111座,埋设管道48公里。三、综合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我县全面开展贫困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不断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一)强化项目建设,实施专项扶贫一是认真开展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创新试点项目。目前,第一期项目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总投资1012万元,在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