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2.回忆学过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能够区别强弱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学习过程】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问题1]纯水能导电吗?它能电离吗?①实验发现水仍具有导电性,说明纯水中的离子,它们是和,是由水分子电离产生的。水的电离方程式:②水的电离是(填可逆或不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电离平衡,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问题2]计算水中H+和OH-的浓度:实验测得,在常温下1LH2O中只有1×10-7molH2O电离,则常温下c(H+)和c(OH-)分别为多少?2.水的离子积常数在一定温度下,K与c(H2O)都是常数,其乘积也必然是常数,因此c(H+)与c(OH-)的乘积也是,Kw=,式中Kw称为,简称水的。Kw反映了水中和的关系。(1)表达式:Kw=(2)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则Kw=[问题3]: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减小”或“不变”)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增大”,“减小”或“不变”)[问题4]常温下,在纯水中,c(H+)=c(OH-)=1.0×10-7mol•L-1,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mol2•L-2,那么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呢?(1)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w。所以说Kw时要强调。注:①若不注明温度,通常是指常温25℃。若说室温下,一般Kw也取用10-14mol2/L2②在纯水中,温度升高,KW数值变,此时c(H+)c(OH-)1.0×10-7mol•L-1(填“>、<、=”)纯水显性。(2)任何稀溶液中都存在H+和OH-,强酸溶液中的H+来自酸电离出的H+和水电离出的H+,强碱溶液中的OH-来自碱电离出的OH-和水电离出的OH-。(3)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常温下,任何水溶液中c(H+).c(OH-)=mol-2•L-2。并且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c(OH-)。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知识回顾:电解质: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物质范畴都是②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③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虽然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如: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问题6](1)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氨水、醋酸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一样吗?原因是什么?(2)HCl、NH3·H2O、CH3COOH、NaCl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方程式表示:(3)由此可以知道溶液的导电能力是由什么来决定的?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注意:①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②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和极少数的盐[如:Fe(SCN)3]。导学案参考答案一、1.有能自由移动H+OH-H2OH++OH-可逆1.0×10-7mol/L2.常数[H+]·[OH-]水的离子积常数离子积[H+][OH-](1)[H+]·[OH-](2)1×10-14(mol/L)2吸热增大减小(1)增大温度大==中(3)1×10-14=3.(1)正方向变大(2)逆向逆向抑制不变温度二、三、检测题1.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H+]>[OH-]的操作是()A.向水中投入少量Na2O2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CO2D.向水中加入食盐晶体2.在约100℃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H+]为1×1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H+]≠[OH-]B.Na+、Cl-促进了水的电离C.该NaCl溶液中Kw=1.0×10-14mol2·L-2D.在100℃时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比25℃的大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非电解质B.NH3、SO3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SO3是电解质C.钢丝、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4.在相同温度下,0.01mol·L-1NaOH溶液和0.01mol·L-1的盐酸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水电离出的[H+]相等B.由水电离出的[H+]都是1.0×10-12mol·L-1C.由水电离出的[OH-]都是0.01mol·L-1D.两者都促进了水的电离5.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是其电流(I)随新物质加入量(m)的变化曲线。以下4个导电性实验,其中与A图变化趋势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