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考纲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标提示】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第二阶段6月5日起上海工人(3)结果(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①内容②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1)条件(2)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意义: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4.北伐战争(1)准备(2)进程(3)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大革命失败(1)原因(2)标志: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革命暂时转入低潮。(1)判断:(·山东文综,改编)五四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2)选择: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八七会议(3)思考:国民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留给后人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大革命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什么?答案: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1“”.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条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主力。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早期中国共产党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几点认识(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备课札记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2.土地革命(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3.根据地建设(1)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4.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过程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遭到重大损失。②转折:遵义会议③胜利(3)意义(1)判断:(·北京文综,18,改编)南昌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2)选择: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不包括(C)A.周恩来B.贺龙C.刘少奇D.朱德(3)选择:如果小王要去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的旧址,他应该去(D)A.南京B.北京C.广州D.会宁(4)思考: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1“”“”.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2.关于遵义会议的几点结论“”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而不是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左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