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至今)(1)建国初期,颁布《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2)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3)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依法治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建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发展(2)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主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至今)(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发表九二共识;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1)“”一国两制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并成功运用,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2)两岸关系逐步缓和并不断得到新发展现代中国的外交(1949年至今)(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三大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展现大国风采(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新时期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1)改革开放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改革开放后: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为目的第11课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课标提示】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开始筹建新中国。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2)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3)意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4)实施(5)意义(1)判断: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2)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A)A.社会制度不同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C.经济政策不同D.外交权利不同(3)思考: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直到1954年才产生第一部宪法,但这不意味着其间存在着宪政的空白,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