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B)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2.马歇尔计划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援助计划,最终目的则是(A)A.争夺欧洲B.构建北约C.统一欧洲D.遏制法西斯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经济恢复、旨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计划,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目的在于争夺欧洲,故A正确;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与经济援助无关,排除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控制、争夺欧洲,并非统一欧洲,排除C;二战结束后,基本上消除法西斯势力,排除D。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B)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虽然都很强大,但是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因为“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实际上反映的是美苏冷战的情形,故选B项。4.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B)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解析: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的金额需要美国国会逐年审批,受援国必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这些规定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故选B;马歇尔计划采用国家拨款的形式,排除A;当时西欧普遍衰落,不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排除C;国会负责审批,不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排除D。5.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是(C)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共同体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故C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实施的经济援助计划,不是军事性,故可排除A;杜鲁门主义主要针对的是苏联,故可排除B;欧洲共同体是欧洲在经济领域里进行合作而建立的,不是“侧重政治军事领域”,故可排除D。6.2018年4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朝韩领导人跨越板门店军事分界线握手会晤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期待以此次板门店历史性会晤为契机,进一步开启半岛长治久安的新征程。造成战后朝鲜半岛分裂的主要原因是(C)A.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B.朝鲜战争的爆发C.美苏冷战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随着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冷战的加剧,导致朝鲜半岛的分裂,故C项正确;朝鲜半岛分裂不是由于阶级矛盾造成的,故A项排除;B项发生在朝鲜半岛分裂之后,排除;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D。7.“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材料中“它”的建成(D)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D.加剧了美苏的对峙与紧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是指柏林墙,修建于1961年。故与朝鲜半岛无关,排除A。1949年德国分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故先是德国分裂然后才修建了柏林墙,排除B。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故排除C。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加剧了美苏的对峙与紧张,故选D。8.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