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在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时必须要()A.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B.先加入斐林试剂乙液,后加入甲液C.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D.以上A、B、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只有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才能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而还原性糖就是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起到鉴定还原性糖的作用,因此应选C。2.在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都要加入石英砂进行研磨,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A.研磨充分B.防止有机物受到破坏C.提取有机物D.有利于研磨液的过滤[答案]A[解析]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研磨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破坏组织细胞,使细胞中的还原性糖或蛋白质出来进入研磨液中,以便得到含还原性糖或蛋白质较高的组织样液,而与B、C、D三项没有关系。3.下列健康人的四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而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4.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棕色→绿色→无色D.砖红色→浅蓝色→棕色[答案]A[解析]在还原糖的检测过程中,斐林试剂是将0.05g/mLCuSO4溶液与0.1g/mLNaOH溶液等量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浅蓝色的Cu(OH)2絮状沉淀,将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倒入组织样液中,此时呈现出Cu(OH)2的颜色——浅蓝色,随着加热温度升高,Cu(OH)2被还原糖中的醛基还原形成Cu2O,呈现棕色(蓝色与砖红色的混合色),随反应的继续进行Cu2O的量增多,最后呈现砖红色。5.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N、H、O、C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N、CD.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C、O[答案]A[解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在②上,若表示化合物,则②表示水;若②表示元素,则为氧。二、非选择题6.某小组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下图),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2)实验步骤: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③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a错。更正: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b错。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3)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解析](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紫色越深说明蛋白质含量越多。(2)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不能同时加入,因为先加NaOH溶液(A液)可以为Cu2+(B液)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环境。若A、B液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3)结合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多。一、选择题1.组成小麦的主要元素是()A.C、H、Ca、K、Mg、BB.N、P、S、Zn、Cu、MnC.C、H、O、P、S、ND.H、O、Fe、B、Zn、Mg[答案]C[解析]“小麦”是一个具体实例,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