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答案]A[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只有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是一对相对性状。2.遗传因子组合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遗传因子组合完全相同的有()A.9/16B.1/16C.1/8D.1/4[答案]D[解析]第一种方法:一对一对地去分析,Mm自交后代是MM、Mm、mm,Nn自交后代是NN、Nn、nn,根据乘法原理,MmNn自交后代中为MmNn的比例为×=。第二种方法:据棋盘法可知MmNn个体自交,后代中遗传因子组合为MmNn的个体(即双杂合子)占4/16,即。3.鼠的毛色类型由B—b控制,甲、乙黑毛雌鼠分别与褐毛雄鼠丙交配,甲3胎共生出9只黑毛幼鼠和7只褐毛幼鼠,乙3胎共生出19只黑毛幼鼠,则甲、乙、丙3只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可能为()A.BB、Bb、bbB.bb、Bb、BBC.Bb、BB、bbD.Bb、bb、BB[答案]C[解析]由于乙与丙杂交后代只有黑毛幼鼠,可知黑毛对褐毛为显性。乙为BB,丙为bb。甲与丙杂交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甲为杂合子Bb。4.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性状分离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离C.同种遗传因子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B[解析]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黑绵羊和白绵羊,是性状分离,其实质则是等位基因的分离。5.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答案]B[解析]自交n代,其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应为-。6.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黄斑是隐性性状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D.乙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答案]D[解析]据遗传图解,乙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应为纯合或杂合基因型,而其亲本黑斑基因型应为杂合基因型一种类型。7.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4种B.6种C.8种D.9种[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基因型分别为BbSs和Bbss,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3×2=6种。8.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颗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A.1:1B.1:2C.2:1D.1:3[答案]A[解析]纯合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F1的基因型为杂合,根据分离定律F1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呈蓝黑色的非糯性花粉和呈橙红色的糯性花粉,其比例为1:1。9.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B.3/8C.1/16D.3/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根据分离定律,F2表现类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9:3:3:1,若F2中开花前,把有芒品种拔掉,只有无芒品种,而无芒品种中抗病和感病自交其F3中感病植株比例为××+=。10.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ddRR,1/8B.ddRr,1/16C.ddRR,1/16和ddRr,1/8D.DDrr,1/16和DdRR,1/8[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写出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易感病的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