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二泉映月》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生:二泉映月。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一泓清泉,人称——生:天下第二泉。师: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就叫——生:二泉映月。师:文中三处写到月的美景,黑板上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我请同学来读一下。(教师出示第一组词语并在词串的顶端板书“环境”: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月光如银。师:月光如银,月光美在哪里?生:美在颜色。师:什么颜色?生:银白色。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生:洁白的,皎洁的。师:谁来读读这个词?生:月光如银。(生读得一般)师:读得美一点。生:月光如银。(生读得美起来)生:月光似水。师:女同学到了五年级读书就细声细气了,你读得很好,大声点,再来。(生读)师:好!月光似水,月光美在?生:美在清。师:美在月光的清辉、清澈,再读读这个词。师:真好!谁来读这个词?生:静影沉璧。师:谁的影?生:月亮的影子。师:这个璧什么意思?(生摇头)璧字下面是个玉字,猜猜看什么意思?生:璧玉。师: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这个词理解很简单,中间加个如字或者一个似字就可以。知道静影如沉璧什么意思吗?生: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师:静影沉璧,月光美在它的什么?生:影子。师:下面两个词谁来读读?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师: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月亮,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这两个词来赞美就是——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串词。(生齐读词串: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师:这样的美景就是——生:二泉映月。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组词语,把我们带到二泉美丽的景色中?(指名读写景词串)师:很好!在词语之间可以有一些停顿,谁再来?(一生读写景词串)师:月光照水是很柔美的,不是你那样硬的,再试试。生: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生读得还是有点生硬)师:你那一照让人感到有点可怕,月光照水,要柔情似水。(学生笑,生再读。)师:不错,要一个男同志有点柔情还是比较难的。(笑声)读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生读写景的词串)师:这样的美景就是——生:二泉映月。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在这样的美景赏月真是——生:心旷神怡。师:小阿炳在小时候和师父(师父也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把父亲叫作师父。)经常到二泉去赏月,他们赏到的是?生:二泉映月。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我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读)师:你们喜欢齐读,老师喜欢听大家自己读,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生:(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师:师父离世--老师强调的词,你们把它画下来。生:(读)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师:双目失明。生:(读)他整天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师:卖艺度日。生:(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师:生活穷困,疾病折磨。生:(读)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师:读得真好。十多年后的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老师在第二组词串顶端板书:处境),自己读读这组词——(生自由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父离世双目失明生活贫困疾病折磨)师:这样的处境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生:处境悲惨。师:悲惨,说得好。生:处境恶劣。师:这样的处境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生:饱经风霜。师:真好,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形容?生:坎坷。师:我们一起读这组词。(生读阿炳处境的词串:师父离世双目失明生活贫困疾病折磨)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二泉,请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生读)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最后一个词不念“juè”,念“jué”,请注上音。“月光似水”也不念“shì”,念“sì”,这些多音字要注上音。请你把最后一句再读一下。生:(读)他想起师父说过的话,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