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洲湘渌实验学校“自主-精讲-合作-精练”四步式模式教学教案授课时间2015年4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2)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和城市改革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感情和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2)了解20世纪晚期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和创办乡镇企业的伟大创举,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国有企业的改革。难点:(1)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民营企业的勃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师精讲一、自主学习:10分钟阅读课本P52—55,在课本上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新中国的改革从何时开始?又从哪里突破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式、过程和结果分别是什么?2.城市经济改革的时间、重点分别是什么?城市经济改革可以分为几个阶段?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中心环节、措施和结果分别是什么?改革第二阶段的目标和过程又是怎样?教师巡视学生看书和完成问题的情况,做到对学生存在的疑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的教师精讲做准备。二、教师精讲: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开展进程是怎样的?(1)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一、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二、思考教师精讲的问题,做好适当笔记。小讲台,大智慧。给孩子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2株洲湘渌实验学校“自主-精讲-合作-精练”四步式模式教学教案合作学习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口与劳动力比例分到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具体形式。在包干到户责任制下,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在包产到户责任制下,定产量,定投资,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2)原因: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其实这里面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进程: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②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③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三、合作学习: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分别是什么事件?各组讨论总结答案,陈述看法。教师最后总结如下:(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小组合作,讨论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分别是什么事件?当堂精练课后作业四、当堂精练:学生独立完成《学法大视野》,完成后,集体订证答案,互相讨论做错题的原因。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背诵任务。下周一放学前完成背诵,下周二课代表统计未背诵名单,下周三晚自习到118班找历史老师过关。四、完成当堂精练题,向老师质疑。五、完成课后作业,未过关者由课代表统计好名单,按规定时间到历史老师处完成背诵。教学心得国企改革的原因没有讲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应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