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D.周天予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4.2011年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世卿世禄制D.察举制5.《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6.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7.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8.赵翼《檐曝杂记》载:“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处,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这说明清朝()A.内阁权力被大大削弱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军机处成为决策机构D.中央机构分权制衡9.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現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中枢”。能支持上述规点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淸朝10.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统治模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封邦建国——内服外服——郡县制度B.方国联盟——郡县制度——封邦建国C.内服外服——郡县制度——方国联盟D.内服外服——封邦建国——郡县制度1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礼乐制度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13.黄宗羲在《原法》中说:“后世之法……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故其法不得不密。”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高效清明B.机构臃肿C.中央集权D.腐败严重14.自战国到秦汉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特别是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将大量的寒门优秀子弟纳入统治集团。科举制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