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B.34C.44D.78【答案】B【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答案选B。2.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下列不属于化学键的是()A.氢键B.离子键C.极性共价键D.非极性共价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键是介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之间的作用力,氢键不属于化学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化学键。3.把100mL2mol/L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硫酸铜溶液B.硝酸钠溶液C.醋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硫酸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和铜和硫酸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B、加入硝酸钠,有硝酸,与锌反应不产生氢气,故错误;C、硫酸和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和硫酸钠,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小,故反应速率减慢,但最后醋酸和过量的锌都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不变,故正确;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减慢反应速率,氢气的量也减少,故错误。考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4.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物质状态的改变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时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A错误;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C.图I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因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图II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B。5.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二氧化碳(气体体积都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和3.6g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A.CH4和C3H8B.CH4和C3H4C.C2H4和C3H4D.C2H4和C2H6【答案】B【解析】2.24L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2.24L÷22.4L/mol=0.1mol,完全燃烧得到4.48L二氧化碳和3.6g水,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4.48L÷22.4L/mol=0.2mol,水的物质的量=3.6g÷18g/mol=0.2mol,则混合气体平均分子式为C2H4,A.CH4和C3H8混合,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4~8之间,不可能为4,A错误;B.CH4和C3H4按照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C2H4,B正确;C.C2H4和C3H4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介于2~3之间,不可能为2,C错误;D.C2H4和C2H6混合,以任意比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都是2,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4~6之间,不可能为4,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混合物的计算等知识。关键是利用平均分子组成判断烃的组成,常用的方法有平均碳法、平均氢法、平均碳氢分子式法、平均式量法。注意结合原子守恒和选项判断。6.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①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②MgCl2的电子式:③质量数为133、中子数为78的铯原子:Cs④乙烯、乙醇结构简式依次为:CH2CH2、C2H6O⑤S2﹣的结构示意图: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O﹣Cl.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⑥C.③⑤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为原子的电子式,错误;②氯化镁中含有两个氯离子,应写成,错误;③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写质量数,左下角写质子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质子数=133-78=55,故正确;④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错误;⑤硫离子核电荷数为16,电子数为18,正确;⑥次氯酸中氧原子分别和氢原子、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正确。答案选D。点睛:在书写电子式是要注意,电子尽可能的分步在元素符号的四周,有化学键的物质的电子式要注意分清化学键的类型,若为离子键,则书写电荷和,若为共价键,则不能写电荷和,同时注意电子式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