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业水平训练一、选择题1.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A.农业B.商业C.重工业D.手工业2.〈山东学业水平〉到1956年底,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也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这表明()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B.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人高潮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3.〈山东学业水平〉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图像证史。类似于下面题材的漫画大量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改革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后5.〈广东学业水平〉“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A.土地革命B.包产到户C.人民公社化D.社会主义改造6.〈河北学业水平〉从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城镇恢复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表明()A.农村工作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B.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D.人民公社的弊端得以去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材料二东北地区地域辽阔,物产丰备。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二面与朝鮮、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材料三“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解析:由“1956年底”“全国各地”“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的高潮”说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项是在1952年底;B项是在1958年;D项社会主义工业化目前还没有实现。3.A解析: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A项正确。B项是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C项是指“大跃进”;D项是新时期的任务。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漫画中的内容超越了事实,带有夸张的成分,结合四个备选项可知,是发生于“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表明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体化规模越来越大,这正符合人民公社的特点。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时间是1962年到1965年,而B项开始于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所以排除;1965年,“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仍然处于人民体制下,1966年“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发生,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故排除A、D两项。1960年经冬,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二、非选择题7.(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措施: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帮助;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械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2)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