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5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农具的使用【解析】“《国语·齐语》载”反映了描述的内容是关于齐国的,“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说明了铁农具的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齐国的铜、铁铸造业,但是没有说到其他诸侯国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对比,也就无法确认是否发达,故B项错误;题目中看不出来“最早”,故C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方面的工具改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等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25.《汉书·严助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D.监察百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削弱相权【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郡国荐举贤良,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后来屡次荐举更多的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平民出身,官至丞相,上朝见到天子,谈论国家利益所在,汉武帝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大臣们多次被驳倒。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利用贤良文学打压丞相为首的大臣,本质上是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故B项正确;就材料整体意思来看,没有侧重于如何选拔人才,而是说明皇帝如何驾驭臣下,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职能,故D项错误。【答案】B26.唐朝铨选制度下,获得出身的途径,除了科举外,还有门荫、流外入流、军功授勋和其他杂色入流等,无论何种出身,要出仕任官,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选:即使是任满持选的前资富,在重新出任职事官时,也同样需要经过铨选考试。材料说明铨选()A.有利于按道德标准选拔人才B.体现了考试选拔官员的原则C.使政缋成为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D.实现了科举与出仕任官的统一【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铨选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德标准的规定,故A项错误;材料侧重说明了铨选制度下考试这个程序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政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的是要做官必须经过吏部的铨选,没有提及科举和任官的统一性,故D项错误。【答案】B27.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予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静。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A.理生万物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强调人格、修养【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先秦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理生万物”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这是对先秦儒学做了本体论的论证,不属于对原有传统的接续,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服务于求理的方法与手段,是新观点,也是不符合“内在传统”的,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是陆九渊的观点,其本身并没有直接关联到人格、价值、修养的强调,故C项错误;“强调人格、修养”符合先秦儒学的传统,宋代理学的这种做法是“接续”,故D项正确。【答案】D28.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幕,虽城中亦然,里妲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霄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占地位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解析】材料所述“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表明是和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主题围绕家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