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6·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2.(2016·课标全国Ⅰ,40)近代解决人口压力的设想3.(2016·课标全国Ⅲ,41)近代中国开放历程4.(2015·课标全国Ⅰ,28)小农经济顽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5.(2014·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6.(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7.(2012·课标全国,3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1.从考查方式来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型多有出现,如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以40题形式呈现,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和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都以第41题形式出现。2.从材料形式上看,主要还是以文字材料为主,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出现表格材料,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则采用了图片材料。3.从考查知识角度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尤其是近代前期和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考查比重较大;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影响也是复习的重点内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016·课标全国Ⅰ,30)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经济政策2.(2016·课标全国Ⅲ,30)民族工业对抗战的反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5·课标全国Ⅱ,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2.(2014·课标全国Ⅱ,28)维新思想与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2014·课标全国Ⅰ,30)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第18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提示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点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商品输出②棉纺织业③上海④民族工业⑤自然经济⑥洋务派⑦机器生产⑧广东⑨甲午战争⑩实业救国考点二①辛亥革命②纺织业③外国资本④传统经济⑤萧条⑥反帝爱国⑦官僚资本[巧学妙用]1.图示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2.构图解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概念阐释——“实业救国”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实业”特指工业。后来,张謇认为“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即“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4.概念阐释——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常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1937年是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就是四大家族的统治。1936年底,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的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5.图示解史——民族资本主义6.构图解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法1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理解【考题1】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况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品名1843年1855年茶1300多万斤8400多万斤丝1000多包5600多包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答案C『』信息解答表格类试题,关键在于依据图表读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表格中作为农副产品的茶、丝出口量激增,说明茶和丝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进而导致“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揭示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