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K39;S32;H1;O16;N14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解析】A、铝片与稀H2SO4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选项C符合;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C。2.“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战略资源,国家即将控制其出口。与是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素异形体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B族C.与是不同的核素D.据与的质量数可以确定S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7【答案】C【解析】A、与互为同位素,选项A错误;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ⅢB族,选项B错误;C、与是不同的核素,选项C正确;D、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应由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和来计算,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明确原子的构成及同位素,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H<0、△S<0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C.反应CaCO3(s)=CaO(s)+CO2(g)的△S<0D.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没有气体,则△S<0,若要使反应自发进行,△H-T△S<0,则△H必须小于0,A项正确;B.根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0、△S<0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B项错误;C.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则△S>0,C项错误;D.同一物质,熵值:气体>液体>固体,D项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自发进行的判断。4.下列叙述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易生锈B.线路连接时,有经验的电工从不把铝导线和铜导线接在一起C.银质奖章久置后表面逐渐变暗D.在轮船的尾部和船壳的水线以下,常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清洗,形成原电池促进了铁的锈蚀。故A不正确。B.将铝导线和铜导线接在一起遇电解质溶液会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故B不正确。C.银质奖章久置后表面逐渐变暗,是因为被氧化这氧化银造成的,是化学腐蚀与电化学无关。故C正确。D.在轮船的尾部和船壳的水线以下,常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由于锌活泼做负极保护了船壳,为电化学保护,故D不正确。考点:了解原电池,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腐蚀与防锈,要求学生掌握原电池形成的条件,金属防锈的方法等基础知识。5.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H)为-241.8kJ·mol-1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kJ的热量C.己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B【解析】A、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才是氢气的燃烧热,选项A错误;B、醋酸电离需要吸热,所以,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kJ的热量,选项B正确;C、生成二氧化碳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要多,但a、b是负数,放热越多,△H越小,所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