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山东省莒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请把卷I的正确答案填涂在标准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D2C12N14O16Al27S32Cl35.5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人。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效应。B.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三鹿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是一种“伪蛋白”,其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其化学式为C3H6N6D.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等焰火让全世界为之欢呼、倾倒,这主要是利用了化学中“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根据酸电离产生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3.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向无色溶液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B.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C.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D.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5.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HI(g)1/2H2(g)+1/2I2(s);△H=-26.5kJ/mol,由此可知1mol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能量B.H+(aq)+OH-(aq)=H2O(l);△H=-57.3kJ/mol,含1molNaOH的水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kJC.Zn(s)+CuSO4(aq)=ZnSO4(aq)+Cu(s);△H=-216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D.CaCO3(s)=CaO(s)+CO2(g);△H=+178.5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6.A、B、C、D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离子半径:D>BC.只含B、C元素的化合物仅可由离子键构成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D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0.2NAB.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H+数为0.01NAC.4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高温D.标准状况下,6.72LCO2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2NA8.氮化铝(AlN)广泛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9.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现象或反应原理解释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铝箔对熔化的铝有B.工业上合成氨反应需在较高温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NaHCO3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HCO3溶液只水解不电离显碱性D.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H>0,△S<0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无色溶液:Na+、Cu2+、NO-3、SO2-4B.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K+、Fe2+、SO2-4、Cl-C.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Ba2+、Na+、Cl-、NO-3D.能溶解Al(OH)3固体的溶液:K+、Na+、HCO-3、NO-3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Cu2+=2Na++Cu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