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4氮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1.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条件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氮气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解析:通常条件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答案:C2.要使N2中所含少量H2、CO2和H2O等杂质被完全除去,可能用到以下操作: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盛有CuO的加热管③通过NaOH溶液④通过浓盐酸。以上除杂操作中,最好的顺序是()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②④D.④②③解析:把混合气体首先通过氧化铜,使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变成水蒸气而除去氢气;然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而除去二氧化碳;最后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混在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或者也可以把混合气体首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而除去二氧化碳;然后通过氧化铜,使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变成水而除去氢气;最后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混在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即除氢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不分先后,所以本题中除杂操作的顺序为③②①或者②③①。答案:B3.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尾部喷出大量高温气体。该气体主要成分是CO2、H2O、N2、NO等,在发射现场可看到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解析:NO遇到O2生成红棕色的NO2,B项正确。答案:B4.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和bmolO2,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是()A.a∶bB.a∶2bC.a∶(a+2b)D.a∶(2a+2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氮、氧原子之比相等。按反应前计算简单,其中氮原子为amol,氧原子为(a+2b)mol。答案:C5.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体积比1∶4充满一干燥的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最后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045mol·L-1B.0.036mol·L-1C.0.026mol·L-1D.0.028mol·L-1解析:假设氧气为1mol,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4NO2+O2+2H2O4HNO34mol1mol4mol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溶质为4mol,溶液的体积为5×22.4L,所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6mol·L-1。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在5.6~7.0之间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B.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增大C.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含量D.测定某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解析:正常雨水中由于溶有CO2,其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pH减小。测定溶液pH时,pH试纸不可用蒸馏水润湿。答案:C7.SO2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的是()A.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从国家Ⅱ号标准提高到国家Ⅲ号标准B.采用强氧化剂将SO2氧化为SO3再排放到大气中C.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中硫的含量D.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解析:本题考查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处理方法。答案:B8.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植树造林温室效应BSO2和NO2大量排放酸雨C汽车尾气的排放光化学烟雾D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赤潮解析:A项,温室效应是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植树造林可降低空气中的CO2的浓度,缓解温室效应。B项,SO2和NO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答案:A9.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PM2.5是“罪魁祸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道路和建筑施工的扬尘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B.调整工业能源结构,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能有效地减少PM2.5造成的污染C.PM2.5的微粒直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配戴口罩就能防止PM2.5造成的污染,因此不必治理D.在雾霾天气中,开车打开车灯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解析: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扬尘中都可能含有PM2.5,A、B项正确;口罩只能过滤PM2.5中的较大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