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文化运动[随堂检测]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解析:选C。把握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是反思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故C项正确。2.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些主张()A.催生了洋务运动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选C项。3.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解析:选C。“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材料“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也说明这点,故C项正确;B、D项是文学革命的作用,故B、D项错误;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目的,故A项错误。4.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中国文戏、武戏之编剧,不外此十六字。”这段话的本质是()A.否定中国戏剧B.批判传统文化C.鼓励戏剧创新D.反思传统文化解析:选B。刘半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为响应胡适和陈独秀“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倡导,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向“旧戏”开炮,刘半农这段话的本质是批判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C、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D项错误。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袁世凯祭孔材料二鲁迅与《狂人日记》材料三“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余座,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2)有人说:“孔子是打不倒的”,你如何认为?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理由。解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阶层对儒学思想及其地位、影响的不同态度为主题,以时政热点问题切入,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提炼整合的能力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思考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第(2)问属于开放式设问,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言之有理。答案:(1)材料一中的袁世凯祭孔反映的是袁世凯为了称帝,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材料二中鲁迅及其作品《狂人日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旧道德进行猛烈的批判。联系:材料一的现象直接导致材料二现象的出现,即袁世凯尊孔复古促使鲁迅、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观点正确:两千多年来,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干,孔子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与文化的象征。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对解决中国和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有着现实意义。因此,孔子是打不倒的。观点错误: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时起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圣人”和正统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