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一首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沁园春··雪雪毛泽东毛泽东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róngmǎkǒngzǒng形容军务繁忙)之间也不断的吟咏诵读、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毛泽东诗词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朗读方法:1、读出节奏(/)2、读出重音(.)3、读出感情(语气、语速、语调)沁qìn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mǎng);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fèn)外妖娆(ráo)。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xùn)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án),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作背景词文理解词文理解1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是哪里的雪景?具体描述的雪景有什么特点?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前三句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冰封(地面凝结安静)(静)千里冰封(地面凝结安静)(静)万里雪飘(天空雪姿轻盈)(动)万里雪飘(天空雪姿轻盈)(动)特点:意境开阔,气魄宏大。特点:意境开阔,气魄宏大。2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了哪些句子?起?它统摄了哪些句子?由“望”领起,它统摄由“望”领起,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精彩在哪里?这句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雄伟壮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晴天,红日照耀在白雪覆盖的源上,红白相映,分外娇艳。4、词的上阙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如此壮美娇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作者胸怀博大,气魄雄伟,心里充满喜欢,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上阕写北方壮丽的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北国风光(总写)概括登高望远(具体写)千里冰:封(静态)万里雪:飘(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群山:像银蛇舞动高原:像蜡象奔跑静态动态气势磅礴雄伟壮美晴天景象(想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娇艳、美丽沁园春雪毛泽东实景虚景上阙小结4、下阙开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