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自测三(第7~9课)(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历史八年级上册•R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C2.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下面对其陈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列强疯狂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发展: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C.影响:运动的发展损害了帝国主义的利益D.结果: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D3.“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A.1840年B.1856年C.1900年D.1931年C4.1900年义和团在________奋起阻击八国联军,迫使侵略者撤离,狼狈逃回天津()A.廊坊B.大沽口C.冠县D.京师5.(盐城中考)“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AD6.(毕节中考)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右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7.“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A.李鸿章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8.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BB9.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A.师夷长技B.要反对外国侵略C.要自强、求富D.要实行三民主义11.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A.三民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DC12.孙中山的“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命之役并寿”高度赞扬了某次起义的历史意义。这次起义是()A.武昌起义B.黄花岗起义C.镇南关起义D.安庆起义13.“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燃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民族独立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BD14.某班同学开展“清政府被推翻的主要原因”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下列观点哪一个最正确()A.清朝统治时间太长B.封建王朝,一定被革命推翻C.清军没有战斗力D.封建专制,腐败无能D二、非选择题(共22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2分)答: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材料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5分)答: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