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阅读文章• 请学生到黑板处給字词正音(不许带课本)纪昀( ) 河干( ) 圮( )棹 ( ) 曳 ( ) 铁钯( ) 木杮( )湮 ( ) 啮 ( ) 溯 ( ) 臆 ( ) 欤( ) 坎穴( )纪昀 jǐ yún 河干( gān ) 圮( pǐ )棹 (zhào) 曳 (yè) 铁钯( pá ) 木杮( fèi )湮 (yān) 啮 (niè) 溯 (sù) 臆 (yì) 欤( yú ) 坎穴( xué )阅读文章• 复述故事(请学生到讲台处复述故事不许带课本。)•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寺靠近河,寺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兽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寺,决定要把石兽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认为石兽肯定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兽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寺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巡河的士兵最后说,这两个石兽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阅读文章• 填写表格(请学生到讲台处口头填写不许带课本。)比较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1 、2 、讲学家3 、老河兵4 、比较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1 、于(原地)水中2 、求之下流( ? )以为顺流下矣 竟不可得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3 、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老河兵4 、当求之于上流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果得于数里外 • 寺僧与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老河兵为什么能提出正确的方法?• 老河兵•成功的原因:能综合各种现实因素,提出能综合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符合实际的结论。寺僧: 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没有理论也没有实践)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有理论没实践)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寺僧—— -“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人物性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