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滁州西涧 唐 韦应唐 韦应物物 关于韦应物关于韦应物 韦应物(737一793)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中时见秾丽,淘洗锤炼而又生机活泼,在有唐一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781781 )诗人)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实则各有偏颇。 【注解】: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评析 ]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