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44 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敢于公开向中国发起挑战的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清政府的腐朽懦弱日本明治天皇日本明治天皇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当时来自日本的挑战:进攻朝鲜,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袭击了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派兵进犯台湾面对挑战清政府作出的反应: 开始关注海防力量的建设; 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遭袭击后,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原因1 、明治维新后 ,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侵略矛头直指中国。2 、清政府的腐朽。¼×ÎçÖÐÈÕÕ½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 .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伊藤博文1895 年 4 月 日本马关项目项目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地割地赔款赔款商埠商埠主权主权影响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香港岛辽东、澎湖、台湾银元 2100 万元白银 2 亿两东南沿海长江流域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赎辽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1893 年 2 月,明治天皇又决定以六年为期,每年从宫廷经费拨出 30 万日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 63000 名常备兵和 23 万名预备兵的陆军,并拥有排水量 72000 多吨的海军舰只,总吨位大大超过了北洋海军。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 1874-1894 年 20年北洋海军军费是 3400 万两白银 , 其中挪用修建颐和园 1200万两 . 占海军军费的 1/3. 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弱于日本。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支持支持支持不干涉日 本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乘机夺取新的权益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