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 喝 萧 乾 萧 乾吆 喝• 1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 3 .培养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第一课时• 一、【预学】• (一)预学目标:• 1. 熟记生字词,掌握字音、词义;• 2.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二)情境创设: •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三)预学内容: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吆喝 招徕 • 铁铉 行当 • 囿于 隔阂 • 小钹 秫秸• 饽饽 商贩• 吹嘘 荸荠láixuàndàngyòuhébóshújiēheb ōfànxūb í q í 2 .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 ( 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 。二、【研学】• (四)整体把握——合作探究• 1. 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从文中找出起总领作用的段落,并说说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思路。• 2.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二、【研学】• 1. 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有条有理,丝毫不乱。从文中找出起总领作用的段落,并说说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思路。起总领作用的段落:第四段。思路: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 2.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全文共 14 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 第 1 至 3 段 ) ,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 ( 第 4 至 10 段 ) ,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 ( 第 11 至 14 段 ) ,介绍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