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在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时发现,许多鸟儿并不在鸟巢中过夜,就连狂风暴雨的时候也不到巢中藏身。例如野鸭和天鹅,夜晚时总把脖子弯曲着,将脑袋夹在翅膀之间,身体漂浮在水面上睡觉。而鹤、鹳、鹭等长脚鸟类,则喜欢站在地上睡觉。 鸟巢对大多数鸟类来说是繁殖后代的“产房”。当小鸟长大开始独立生活时,鸟巢的重要使命已经完成,最后被鸟儿们遗弃。 在地球上的 9000 多种鸟类中,大部分成员的鸟巢仅仅是为了养育后代,不作为夜晚睡觉的家。但是,也有极少数鸟类确实是以巢为家的。 玉兰先开花后长叶主要是开花和长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不一样。摘几根玉兰树枝来观察,可以发现它的花芽和叶芽、枝芽是分开生长的,花芽大,生于枝的顶端,在冬天就可以在树枝上看到。玉兰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但到了春天,气候稍微转暖,由于花芽开放所需要的环境温度比叶芽萌发所需的温度要低,所以玉兰就先开花了。 其实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还有很多,如迎春花、腊梅等。乍暖还寒时,迎春花就绽放娇黄的花朵,似乎向人们报告春天即将来临,因此也称“报春花”。腊梅在寒冬腊月,万物凋零时,惟它独傲冰雪而开,在山野里荡漾着一阵阵香气。 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直到 16 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1589 年的一天,年轻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 100 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 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伽利略( 1564 ~ 1642 )他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倡导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