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但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中按部就班,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 “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倡导这种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具有丰富性和展开的多种可能性。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学具有生成性。列举了以上的理由,也许并不完整,但已足以说明语文课堂教学既有生成的必要,也有生成的可能。正如布卢姆所说: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毫无疑问,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一)、研究内容1、探寻课堂教学的生成点,撰写生成性教学预案。(从文本寻找三维教学目标的生长点,从课内与课外结合方面去寻找生长点,从师生2的教学相长去寻找生长点⋯⋯)2、探求课堂生成的规律,有效调控实时生成的课堂。3、研究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4、探索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二)、预期目标1、通过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总结并形成基于生成性课堂教学预设的基本理论,探索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师生成性预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