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eng 小强 二、微观经济学生产及厂商均衡理论 重 点 问 答 题 解 答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参见教材 P89 2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该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 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 于其他要素的数 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 ,于是边际产量就必 然 递减。参见教材 P91 23.生产的三个 阶段是如何划 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 决 策 应 在第二区 域 ? 生产的三个 阶段是根 据 产量的变化将 生产过程 划 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 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 理性 的生产者 不会选 择 减少这一阶段的劳 动 投入量,而会继 续增加劳 动 投入量。 微 观 经 济 学 的 重 要 问 题 --第 1页微 观 经 济 学 的 重 要 问 题 --第 1页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