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处薄膜包衣技术支持这一工作中,从实验室的小试做起,直到今天对业务单位的包衣大生产调试,其中经历很多,参照一些专业书籍集合从前辈学来及后续摸索出的一些亲身体会,作些浅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第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薄膜包衣片在美国诞生。直到现在,薄膜包衣技术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而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陆续出现少数医药研究单位和药厂研制的各种包衣液和薄膜包衣工艺,并逐渐推广应用。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才逐渐出现了薄膜包衣技术“热”。但是从整体上看,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许多制药企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应用上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片芯表面通过喷雾的方法均匀地喷上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料,形成数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层,使之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这一工艺过程称为薄膜包衣。应用薄膜包衣技术是制药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有些人认为薄膜包衣片没有糖衣片好,没有糖衣片那么光亮,事实上薄膜包衣与传统的包糖衣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如包衣耗时短,更能防潮、避光,药物稳定性更强等。 包薄膜衣必须改变过去包糖衣的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直以来,一些制药企业把薄膜包衣技术简单地看做是片剂生产中的独立环节,包薄膜衣就像包糖衣一样只是单纯包衣。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作为一项引进技术,包薄膜衣对片芯的要求相对于包糖衣而言要严格得多,片芯的硬度要求较高,而且它对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指标及要求的调整和相互配套都有所要求。所以,必须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来对待薄膜包衣技术的引进及应用,只有这样,包出的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良好的片芯质量对薄膜包衣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有时片芯的机械质量太差,就根本无法进行薄膜包衣,即使勉强进行,衣膜质量也很难保证。在所有影响片芯机械性能的因素当中,片芯的硬度和脆碎度最为重要,而脆碎度又比硬度显得更为突出。一般而言,适合包薄膜衣的中,西药素片硬度要求都应该在4kg/cm3以上,如何检查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硬度计检测;也可将一素片垂直向上抛 2米,使之自由落地,以两次不断裂者为硬度合格。检查脆碎度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指用力刮片的边缘或片的表面,以没有片粉脱落者为宜;另一个方法是将 30片左右的素片置于 250ml的玻璃杯中,用力摇两分钟左右,以片的表面、片的边缘不磨损者为宜。对于吸湿性大的素片,硬度要求则更高。 众所周知:现今业界有薄膜...